摘要:将胜任特征模型的思想引入初中学生认知技能培养体系之中,根据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的结果,把认知技能划分为逻辑推理、事实判断和论证评价三大部分,进而编制相应的培养课程案例,并确定新的培养方法。在温州市某校初中学生中展开了以典型案例为主的针对性干预培养,实验结果证实新型的认知技能模型和方法在初中学生能力提升方面起到明显的增益作用,验证了认知技能干预培养的成效,为后期开展认知技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自2004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推进素质教育和中高考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满足其持续的“完善”需求,结合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质性分析,对2004—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热点和演进进行了深入探寻。研究发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研究热点涵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内涵、主体探讨,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研究,借助网络平台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与实施问题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框架下的早期探索、制度确立背景中的深入推进、规范实施指向下的多维探讨、完善实施诉求下的技术支持四个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既受到政策的引导,又具有实际操作的性质。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整合理论指导、实践发展与技术支持,强化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区域一体化与校本化协同落地的实践研究、评价结果使用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支持实施新方式的研究,以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当前新兴学科和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以实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旅游地质、生命起源、碳循环和大气成分演变、地球系统科学、行星地质学等新兴学科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要求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摘要:近年来新形态教材建设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以 1985—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 2 552 篇文献为研究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 软件,从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等方面对文献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后增长趋势显著,研究力量分散、独立,较少合作,出现少量代表性作者和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多元扩散。未来的研究热点将围绕新时代、三教改革、课程思政、融媒体、活页式等关键词展开。
摘要: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考察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的应用,阐述数字文学地图在应用中的思考与启发,促进高校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持续性创新综合能力、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人才的关键环节。以安全工程专业“建筑绿色施工与智慧安全管理”课程为例,分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课程知识图谱、授课方式、虚拟实训、工程设计能力训练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改革思路。研究结果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好地开展该门课程的综合性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摘要: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平台,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最后一公里”的新范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目前最为普遍但尚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探索将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方案设计、线上教学、线下面授、学科竞赛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形成线上多元互动、线下多方研讨、学科竞赛启发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课程思政贯穿全过程和全过程考核评价的“六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新模式。通过对“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施,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后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成效取得了重大提升。同时,混合式教学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摘要:摘要:强调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新文科建设,带来了人文社会科学全新改革思路。以“三维动画制作流程”课程为例,探讨服务设计理念与动画制作相关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型,从设计思维学习、跨学科能力拓展、项目化教学实践等维度,推进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动画学科跨界融合的教学改革应打破专业壁垒,激活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实施差异化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性转化,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
摘要:资源开发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跨学科、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大绿色”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伦理思辨能力、交叉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建立了资源环境类人才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模式,并基于复合知识结构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实习四个方面进行资源环境类专业教育教学探索。实践表明,构建多学科交叉、产教研深度融合的资源环境类人才培养机制是必然选择。
摘要:推进学科交叉建设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学科交叉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形象、客观地展现出该领域的研究概貌,以期为未来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研究突破点和创新点。国内学科交叉研究内容受时事热点和政策导向影响,各研究机构、各作者之间的合作结构非常松散,未来学科交叉研究热点将朝着生成机理、数字赋能、评价体系等更加科学化、架构化的内容迈进,政策引导和支持、宏观的研究视野与多元化研究方法成为必要支持条件。
摘要:建设教学团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如何建设好“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团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以HB大学为例,基于“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团队师资状况、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基本情况的分析,归纳、阐释团队建设的理路、特色与取得的成效,分析现阶段团队建设所面临的缺乏高水平业界专家与理工科思维、课程体系设置重复或断档、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等问题,提出统筹与定位系列课程的演进与时间序列、精准设置重点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设计与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等团队建设优化策略。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形式多样,但学生竞赛的参赛队伍实力、教师指导水平以及竞赛融合程度都有待提高。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基于“互联网+”赛事规则,从竞赛团队组建、团队培养、教师能力提升以及成功要素整合四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的思路,分析教师指导能力提升的途径,提出团队组建成功的要素,最后以实例进行分析,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团队组建提供新思路。
摘要:经略海洋是我国建设世界海洋强国的逻辑旨归,而海洋人才是我国世界海洋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为探索科教融汇背景下海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特色专业,构建 “蓝菁”一体化育人体系,提出一系列特色育人方法,集中体现立德树人、培养海洋人才的根本目标。实践表明,该体系对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海洋精神、人文素养与合作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海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摘要: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是高校二级学院的重要决策机构。目前,各高校二级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制度已基本建立,但执行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会议组织不够规范、议事范围不够清晰、议事程序不够严谨、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以湖南某地方高校为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校二级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制度高效运行提供借鉴。
摘要: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立身之本。共青团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党的领导深深熔铸于血脉之中,形成了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青团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汇聚青年人心、团结青春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再立新功的根本遵循。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展现了党的真理旗帜,塑造了党的光辉形象,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时代新人要传承和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进取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站稳人民立场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让时代新人把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好,要从强化理论认识、传播时代声音、融入日常生活以及注重实践养成等方面探寻有效路径。
摘要: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涉及的人、事和物有所不同,现实教学中革命回忆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深入挖掘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基础上,构建顺应时代创新的革命回忆录教育教学模式,把讲好革命故事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回忆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强国”聚合丰富多样的育人平台与资源,对于涵养师生学识、提升师生素养、推动实践创新,都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强国”在育人中的作用,让学生身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必须让育人力量“合”起来、让主体心灵“通”起来、让受众身心“动”起来、让网络资源“活”起来、将服务“菜单”“串”起来。同时在政策资金、宣传引导、资源供给、激励机制、个人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助推立德树人发挥成效。 关键词:“学习强国”;立德树人;育人成效
摘要:“45度人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用表达。针对“45度人生”所折射出的部分大学生“卷不赢”的无奈之态、“躺不平”的焦虑之态以及“摆不烂”的不屈之态,从生态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卷不赢”“躺不平”“摆不烂”的成因,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引导大学生调整为奋进的“45度”姿态的生态位策略。
摘要:目前多数地方工科院校为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培养质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研究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湖南科技大学机械类独立科研机构平台研究生培养为例,该平台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目标层和建设层的规划设计,并从聚集精优教育资源、建设导师队伍、建立研究生科研奖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这为地方工科院校独立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模式借鉴。
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时间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其管理遵循时间要求,有利于提升学业效率。通过对443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业时间观念较强,其中主动利用时间观念表现最好,但时间感知相对最弱。在学业时间分配上,总体来看相对合理,课程学习时间多,但科研时间分配不均,自主学习时间少。此外,学业时间管理在性别、年级、专业及职务上存在差异。学业时间使用方面存在时间深度不够、边界模糊、节奏较快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要: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已进入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难点和要点在于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相比基本均衡阶段,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具有时代主题转换、高阶性价值追求及自身再次理性跃迁等多重新生品质,它在发展旨向、均衡重心、对待差距、资源配置逻辑、均衡内容、判定标准以及推进路线等方面具有新特质。城乡教师专业共同体是稳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力量依靠,其实践指向、工作常态、共生方式、一致追求等回应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新精神意蕴,其发展路径有待从技术生态转向文化生态,城乡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文化生态路径建构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探索,即在文化创生、文化赋权、文化强体、文化交往等层面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