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研究现状分析

      2024, 16(6):1-7. CSTR:

      摘要 (76) HTML (0) PDF 1.73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思维”作为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不断成为地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1988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知网数据库中有858篇地理综合思维相关文献。本研究以“地理综合思维”作为检索关键词,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检索来源数据库,采用文献分析法,运用EXCEL、VOS viewer等软件对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联系密度、发文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地理综合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16年之后研究数量飞速发展。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学,其次是高等师范院校。研究作者群体合作度不高,呈现“少部分抱团,大部分独立”的状态。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表现与评价、培养等方面。研究视角主要从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和学生价值取向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 数字赋能形势下外语教育信息化研究回溯与展望

      2024, 16(6):8-14. CSTR:

      摘要 (72) HTML (0) PDF 1.53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1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外语教育信息化的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年度分布与发展轨迹、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外语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与深化期的发展时期。研究热点集中在:(1)大学英语与高职英语;(2)以“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为代表的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3)以“微课”“移动学习”为代表的新型外语学习模式;(4)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前沿突出三个方面: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初中英语教育信息化,“数字赋能”新形势。综合研究现状表明,当前研究不断深化,新形势下的外语教育信息化已经呈现新的特征,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凸显“数字赋能”。展望未来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应当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数字赋能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径。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旅游管理类“金课”的创新与实践

      2024, 16(6):15-20.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1.33 M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导游实务课程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结合数字文旅的发展态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产出为导向,融合行业资格认证;加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整合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构建知行合一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考核评价等,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的目标。

    • 语言安全教育融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策略研究

      2024, 16(6):21-26.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37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语言安全教育融入“语言学概论”课程,使中文专业的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安全观,有助于我国广大青少年语言安全观的形成和培养。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学生母语情感和增强学生语言安全意识、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搭建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承的桥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的能力是进行语言安全教育的重要策略。

    •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汉语二语读写教学模式探究

      2024, 16(6):27-31. CSTR:

      摘要 (41) HTML (0) PDF 1.46 M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为解决大学英语课堂“学用分离”问题而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其“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对提升汉语二语教学效率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从理念解读、模式构建、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深入解读产出导向法核心理念,构建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为教学流程的产出导向汉语二语读写教学模式,并将抽象的教学流程具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结合示例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能够为产出导向法在汉语二语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精度设计”教学大纲编制与实践

      2024, 16(6):32-38. CSTR:

      摘要 (34) HTML (0) PDF 1.72 M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机械精度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以OBE理念为指导,对“机械精度设计”教学大纲进行编制与实践: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明晰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支撑关系,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其次,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将编制的“机械精度设计”教学大纲应用于湖南科技大学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个班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与分析,发现4个课程目标达成度都超过目标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给出课程教学改进措施,并用于2019级6个班和2020级7个班的教学持续改革实践,结果显示本课程理论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特别是学生对本课程主要内容基础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目标达成度的个体差异性也有改善。

    • 梅山文化融入文创设计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24, 16(6):39-44. CSTR:

      摘要 (49) HTML (0) PDF 1.28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梅山传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巨大的物质资源。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和文化资源,与本地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以梅山传统文化、文创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梅山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目前高校文创设计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创产业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出梅山文化在湖湘高校文创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室内设计专业教学

      2024, 16(6):45-50. CSTR:

      摘要 (27) HTML (0) PDF 1.41 M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路径实属必要。文章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这些举措旨在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完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多元化设计专业教学中,丰富课堂设置,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理念,丰富课内、课外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教学的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思想是当代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石。

    • 高校科普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 16(6):51-55. CSTR:

      摘要 (74) HTML (0) PDF 1.21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在科普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源于高校科普管理体系不健全、科普活动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人员参与度不高、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科普功能,促进大学生科普能力的提升,高校应优化科普管理体系,构建科普活动创新体系,建立人员协作与激励机制,大力提升大学生科普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作用,使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 大学生有组织开展课外科研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 16(6):56-61. CSTR:

      摘要 (30) HTML (0) PDF 1.44 M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青年学生是科研创新的有生力量。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科研实践工作存在管理体制落后、组织程度偏低、制度建设不完善、科研成果水平不高等问题,故应进一步深化对“有组织科研”的系统认识。共青团作为知青年、懂青年的组织,通过调研高校青年学生课外科研实践的现状,对推动高校青年学生有组织开展课外科研实践,强化使命导向,实现“四个自我”有着重要意义。

    • 基于CiteSpace的教育数字化研究回溯与展望

      2024, 16(6):62-71. CSTR:

      摘要 (53) HTML (0) PDF 2.41 M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征和核心指标,厘清教育数字化研究脉络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有重要意义。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2012—2023年收录的621篇CSSCI类别的数据源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构建作者合作共现、关键词突现和聚类等图谱对我国教育数字化的研究动态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显示,就合作方面探讨,研究者跨机构跨学科之间的交互研究意识亟须强化,文献高产机构较多集中于教育部行政机构与知名师范类高校。就研究趋势探讨,总体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热点聚焦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等领域,潜在的热点方向则聚焦智慧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变革等领域;就研究阶段探讨,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探索阶段(2012—2017年)、深度融合探索阶段(2018—2021年)、数字化转型阶段(2022—2023年)。

    • 价值创造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农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 16(6):72-79. CSTR:

      摘要 (18) HTML (0) PDF 1.24 M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创造价值。地方农业院校必须实现人才培养变革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通过价值创造体现人才培养服务全面振兴乡村。在地方农业院校现有农商管理人才培养价值主张不凸显、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困难的现实下,基于人才培养价值挖掘产学研价值共创和人才价值评价,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价值创造不足问题。对标乡村产业振兴,找准农商管理价值创造点,多课堂驱动培养农商管理技能,整合资源创造农商服务价值,将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实现农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与乡村产业振兴价值创造过程同频。

    •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探析

      2024, 16(6):80-84.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22 M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下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抓手,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共同体主要解决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问题,与新质生产力两大系统存在耦合关系,在耦合作用中相互促进和不断提高。目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应明确协同创新主体定位,构建协同创新制度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 终身教育视域下“互联网+开放教育”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4, 16(6):85-91. CSTR:

      摘要 (19) HTML (0) PDF 1.66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探讨“互联网+开放教育”在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创新,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开放教育以其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为核心价值,“互联网+”则展现了技术变革教育的效力。针对当前乡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教育主客体问题,结合“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构建以“思政教育扶志、技能培训扶艺、资源服务扶学”为核心的“三扶”课程体系,进而推进“农学交替、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理实交融”为特征的“四教”教学模式,创设“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终身学习”的“三维”培养路径,形成“三扶四教三维”结构体系的“互联网+开放教育”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对促进乡村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规模化及终身化有重要意义,助力乡村振兴。

    •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 16(6):92-97. CSTR:

      摘要 (32) HTML (0) PDF 1.28 M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独立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不仅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转设背景下地方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应抓住转设历史契机,深入探讨与学习国内外产教融合经验,把原有的实践教育环节深化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政府加强联动、与企业加强合作,践行更多元、更灵活的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实践能力更强、自主学习能力更优的高质量应用型学生,以此成功完成转设要求与目标。

    • 职业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4, 16(6):98-104. CSTR:

      摘要 (24) HTML (0) PDF 1.23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源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更体现了培养学生使命感的内在需求。本研究以长沙华中医卫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华中医科学校”)为例,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具有高度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技能人才。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显著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思想政治素养。

    •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价值意蕴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

      2024, 16(6):105-110. CSTR:

      摘要 (32) HTML (0) PDF 1.23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鲜亮的精神标识,其蕴含的优良传统、先进思想、高尚品格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但当前红色文化仍存在内容呈现不优、传播创新不足、价值挖掘不深等问题,需要我们用心优化红色文化内容、用情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用力深掘红色文化价值,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

    • 高校师范生仁爱品格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

      2024, 16(6):111-116. CSTR:

      摘要 (19) HTML (0) PDF 1.22 M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仁爱品格是教师师德的重要基石。当前高校师范生仁爱品格的培养与形成存在诸多困难,如培育内容泛化、培养途径单一、文化熏陶淡薄等。其症结在于传承发扬不够,缺乏对仁爱现代价值的深入挖掘;主观能动性被弱化,未能有效唤醒师范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引领不够,氛围营造更偏重物质性保障等。为此,高校要以“四有”好教师为总体教育目标,在弘扬仁爱品格的时代价值中纵深拓展仁爱品格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推动仁爱意识与实践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中有机结合,营造基于物质和精神元素深度融合、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氛围。

    • 湖湘红色音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4, 16(6):117-122. CSTR:

      摘要 (28) HTML (0) PDF 1.22 M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湘红色音乐是湖湘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与音乐艺术的深度融合,生动呈现了湖湘人民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引发情感共鸣、淬炼意志品质、陶冶情操言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发掘运用好湖湘红色音乐资源,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叠加效应,必须多层次推动湖湘红色音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角度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多渠道促进湖湘红色音乐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现状审视及对策探索

      2024, 16(6):123-127.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22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应然逻辑。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和善用教学格局等方面进行“价值融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 自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 16(6):128-133.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1.22 M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媒体时代各种“微媒介”的广泛应用重塑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自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是革新思政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拓宽思政教学场域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有效凭借。当前,自媒体环境的复杂性、教师信息素养的不足、思政平台建设的落后、学生参与度低等给高校微思政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破解困境,高校微思政需要深化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协同并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构建专业共享的微思政教育平台、创新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以整体提升高校微思政的效果。

    • 儒家修身功夫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价值与启示

      2024, 16(6):134-139. CSTR:

      摘要 (25) HTML (0) PDF 1.22 M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儒家修身功夫系统论述了如何实现“学以成人”,进而达到修齐治平与经邦治世之目的。这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提供了有益启示。特别是面对泛娱乐化、多元文化思潮的挑战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儒家反省内求、克己慎独和躬行践履的修身功夫,有助于培养大学的理想人格与自律精神,最终在实践中将理想信念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

    • 文科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支持困局、成因与破局

      2024, 16(6):140-147. CSTR:

      摘要 (14) HTML (0) PDF 1.43 M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基于18名文科硕士的学位论文写作经历,描述了他们写作时所感知到的各方支持具体表现。整体而言,五类主体的支持类型与程度各异。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此困局的原因,其外部原因与多方理解偏差和导生关系异化相关,内部原因则在于研究生的“靠自己”心理。同时,内外部因素自洽循环,加深了这一困局。对此,应当明确学位论文的三重价值,汇聚各方指导共识,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积极关注学生心理,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成长共同体。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背景下教师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4, 16(6):148-156. CSTR:

      摘要 (37) HTML (0) PDF 1.25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是新时代促使教育快速变革的创新驱动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背景下教师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有利于衡量与诊断教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适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或改进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对于理解教师课堂教书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三轮德尔菲专家访谈法构建了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适应性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能较全面地识别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适应性特征,能对人工智能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适应水平进行科学、公正、客观、全面的衡量比较与综合评判,为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