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依附的思政内涵,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延安大学专业课程“脊椎动物学”为例,结合野生动物及动物学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观,将思政元素紧密附着于一个个知识点并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构建以“脊椎动物学”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的时代新人。
摘要: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通识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厚植学生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应针对教学中观念、方法层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内容优化和课例开发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最终达成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之根本目标。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加强思政育人、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专业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无机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章节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全程化教学的实践,并结合辅导和适时讨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使“无机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有机统一,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中中华文化导入严重不足,“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凸显。鉴于此,教师可利用中日语言文字同源、中日文化同根等有利因素,在日本文字、日语词汇及语篇等内容的教学环节适时、适度、适量地导入中华文化,引导学生对中日语言文化进行探讨与思考,以提升学生中华文化素养,坚定学生中华文化自信。
摘要: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是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师德素养、思政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实现体育专业课程 “立德树人”建设能力见功见效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重点从体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体操思政课程目标、教学案例设计、保障要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包括“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集体意识、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爱岗敬业、规则意识、审美能力”等,通过增强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三个保障要素可以实现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摘要:课堂导入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起点,教师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从教师、学校等层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进行优化策略探讨,寻找突破“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窘境之法。
摘要:“双减”揭示了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为打破僵局,语文课堂四要素需找准位置,走向共生。根据LICC和共生理论两大指标,语文课堂可分为“一维主导、二维共生、三维共生和完全共生”四大类型,其中“师、生和环境共生”“师、生和教材共生”和“完全共生”是语文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壤。当前影响课堂共生的关键因素在于社会环境变化和认知差异。走向共生课堂的策略有三:一是建立师生共生体,以包容和谦卑的态度来克服师生认知水平差异;二是建构以学生接受为中心的文本解读路径,完善语文学科认知“概念网”,将因认知对象产生的差异控制在合理范畴;三是求取不同价值范式共存,明确不同课程价值范式边界,塑造理想的外部环境。
摘要:“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政策机遇下丰富课外体育内容,为家校共育模式的深化发展提供条件支持,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契机。“双减”政策同时又对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师生负担、相关法律法规、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协调多元主体教育资源为课后体育服务拓宽推展路径,同时依据新课程标准强化家校社联动的服务模式,以及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使课后体育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特种加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知识点繁杂、课程内容与工程技术结合不紧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开展新一轮教学实践改革,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利用科研资源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能力,增强其分析和解决工程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黄志a,祝明桥a,余光辉b,黄梅c,汪建群a,李永贵a,龚莉a
摘要:“教学礼拜”主题活动通过多方位提升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达到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目的。基于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礼拜”主题活动,以“育人成才”为中心,从培育实践动机、提高专项实践技能、培育情境实践能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方面发力,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以赛促教、赛学相融,听评结合、以改促建等多项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对高等院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指导下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汽车电子控制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重庆理工大学“汽车电子及控制”课程组以OBE理念为指导进行了课程目标与课程定位的设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持续开展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支撑了人才培养体系,达到了为地方产业培养急需专业人才的目的。
摘要:语言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服务于翻译教学。语言景观具有多模态性、文化性及灵活适用性,是汉英翻译策略及方法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及学生自主翻译学习的重要素材,不仅在课堂内外具有积极影响,如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课外翻译学习意识等,还能助力学生开展语言景观翻译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翻译研究能力。
摘要:在深入把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内涵与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商业银行经营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单调、实践落实困难、育人功能较弱、考评方式单一等痛点,借助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探索并实践“1个理念+2个平台+5个维度”的“125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学生收获感、教师获得感和社会认同感“三提升”的教学改革成效。
摘要:为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营造“服务学生、尊重教师、礼拜教学”的校园氛围,湖南科技大学连续10余年开展“教学礼拜”主题活动。人文学院抓住学科专业调整的契机,通过内部挖潜和专业融合,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师资;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以毕业/学年论文(设计)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围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
摘要:基于GIS技术实现城区教育资源可视化,探究现有学校服务能力与居民需求是否一致,对于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湘潭市城区中小学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以学校为原点的服务区,分析现有学校空间可达性,通过加权叠加分析与量化因子选取,优化现有学校资源空间布局。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中小学生人均用地面积均低于我国现行规定标准;(2)湘潭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要高于其他地区,教育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并存;(3)研究区内居民点到中小学的步行可达性较差,小学总体服务面积不足研究区域范围的1/10,中学总体服务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72%;(4)基于指标评价结果,为选取合理的可新建学校区域提供参考:雨湖区新建选址2所中学、3所小学,岳塘区新建选址1所中学、2所小学。研究成果为湘潭市中小学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可以为新建学校选址提供参考。
摘要: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发展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知识技能与创新素质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传统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知识、技能、创新素质”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一个以校、企、政三方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验证了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对具有数字化管理思维,掌握数字化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新型管理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基于包含数字化基础能力、数字化专业能力和数字化综合能力在内的“D-B-S-P”金字塔模型,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22届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力进行调查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发现,毕业生传统能力掌握均较好,而数字化方面能力掌握均一般,尤其大数据分析软件操作能力、数字化销售平台建设与运用能力、数字化思维能力等急需改进提高。评价分析结论可为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摘要: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植当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的育人之路,开展了很多实战探索工作。学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担,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练就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从培养模式、合作机制、合作模式、思政教育等方面进行“立德树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全民阅读热潮的兴起,高校阅读推广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存在的忽视读者阅读需求、推广方式单一、阅读推广人水平限制、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创建“分众阅读指导”、吸收大学生加入志愿者团队、建立联动机制、开展创意活动、寻求多方协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路径。
摘要:教务数据统计与分析是教务管理中重要的日常工作,而当前较多教务工作者仍是采用原始“土作坊”的手工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且极易出错,出错后也难以挑错。Excel 函数与数据透视表功能强大,可方便快捷完成各类数据处理,得到使用者所需视角的数据结果。本文就教务管理中各种业务需求来探讨如何运用Excel函数与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国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四个坚持”的总体思路,提出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深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建数智模式等对策措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摘要:知识逻辑、学科逻辑、社会逻辑、创造逻辑共同决定了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探究性本质,蕴含着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目标创新性、内容前沿性、方式研讨性、成果创造性的内在要求。但实践中仍存在攻读学位的功利性悖离教育目标的创新性、课程教学的陈旧性悖离教育内容的前沿性、指导教师的权威性悖离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研究成果的平淡性悖离教育成果的创造性等问题,需要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建构平等导学关系,严把毕业出口质量,强化责任使命教育,从而实现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探究性本质的回归。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塑造已经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解决部分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引领薄弱、科研导向模糊、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湖南大学控制学科着力强化思想政治、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三元价值引领,提出并实践了“三维协同—三链贯通—三阶递进”的工科研究生价值观念塑造方法,结合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途径,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为国内外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摘要: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是高等学校学术与人事管理的核心要件,对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域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演进历经三个时期,即恢复重建期、解构创新期、内涵发展期,呈现渐进与突变交替的变迁形态。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学术价值偏好转向的推动下,评价制度实现从无到有的跃变,并在政校权力博弈中寻求平衡。受学习效应、协同效应等路径依赖因素影响,评价制度还呈现集权化、行政化、保守化的存续倾向。历史变迁历程表明,影响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创新与存续的变量同台互动、此消彼长,共同决定制度的适切性与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