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2(1):1-9. CSTR:

      摘要 (1184) HTML (0) PDF 3.35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2014年到2020年,知网数据库中高校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及硕博士论文有2 781篇,我们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生成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广泛、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课程思政与“互联网+”及传统文化的结合仍然是近几年的研究前沿。

    • “拔尖计划”2.0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0-14. CSTR:

      摘要 (1024) HTML (0) PDF 1.17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可有效提升拔尖人才教育水平。课程思政要彰显中国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拔尖人才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应从教学目标的驱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考核方式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推进,真正做到德与智共同提升。

    • 从精准到智慧: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现

      2022(1):15-19. CSTR:

      摘要 (1054) HTML (0) PDF 1.17 M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开设覆盖面很广的一门课程,并以其基础性、现代性和中国化的课程特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政教学中显示出独特性。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习协同发展,提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相结合。首先,对思政目标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目标进行契合度分析,实现精准思政;其次,运用智慧教育助力建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实现智慧思政;最后,从政治文化自觉与道德话语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话语表达范式进行调适。

    • 人文精神培养导向下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探索

      2022(1):20-25. CSTR:

      摘要 (1084) HTML (0) PDF 1.34 M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技术主义盛行的当下,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对于回归金融学科传统研究范式、纠偏金融人才培养重“术”轻“道”之倾向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依托金融史课程,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此打造以“金融—世界—人”关系为内核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从专业教学入脑到思政教学入心、从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形成,并最终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目的的实现路径。

    • 基于CIPP模式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分析

      2022(1):26-34. CSTR: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52 M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学习任务群是以项目化形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新型结构化教学形态。随着新时代“教—学—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日益得到重视。关注问题导向、注重非线性整体布局、推崇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寻求一种多层次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模式,以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CIPP模式在传统目标导向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强调评价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具备显著的过程性、生成性与循环性特征,有助于为任务群教学提供及时反馈与改进措施。综合考虑CIPP模式的适用性、整体理念与局限性,以其4个评价阶段观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建构涵盖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与37个三级指标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该模式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价的重要借鉴价值。

    • 高中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2022(1):35-40. CSTR: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18 M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中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在彰显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开展较少、主体单一、标准固化的现实问题。原因在于学校没有硬性要求、评价思维不够新颖和教师存在畏难心理。可通过鼓励开展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建立评价共同体、制定可行评价方案和加大培训力度等对策来提升评价效果和教学质量。

    • 提升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素养之我见

      2022(1):41-45. CSTR:

      摘要 (1102) HTML (0) PDF 1.17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和日常管理发现,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素养存在心理准备不足、敬业精神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应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把职业情怀、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作为提升其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需要实施县级统筹管理、县级集中培训、构建乡镇学习共同体、抓好校本培训、提高自我研修能力等对策,推动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 高中生函数核心概念认知水平测评分析

      2022(1):46-52. CSTR:

      摘要 (1066) HTML (0) PDF 1.58 M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结构化的视角自编一份函数核心概念测试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J中学的高二和高三创新班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整体上被测学生的函数核心概念认知水平较高,绝大多数达到了3水平或4水平;高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男生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低认知水平的学生仅能处理简单的函数问题,不能系统地建构函数核心概念认知结构,而高认知水平的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体现出一定的探索与创新能力。究其成因,主要有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材设计三方面。

    • 基于理工融合理念的材料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2(1):53-59. CSTR:

      摘要 (1129) HTML (0) PDF 2.39 M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2(1):60-64.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1.17 M (1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但以案例或项目方式驱动的原有软件工程教学方式在这些方面涉及的较少,因此参照新工科教育的要求,提出以软件项目设计流程和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特色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新方法。从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来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求解复杂问题以及进行较大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 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IE课程体系优化研

      2022(1):65-69. CSTR:

      摘要 (1030) HTML (0) PDF 1.17 M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失衡、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课内外渗透性差、课程内容和创新创业要求难以无缝对接等诸多问题,利用学校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契机,将IE专业教育和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范式等,以此优化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IE课程体系。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70-75. CSTR:

      摘要 (994) HTML (0) PDF 1.18 M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而案例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改革,应体现公共管理学科特点,针对教师角色错位、教学经验不足、学生自主性差、参与程度较低、案例资源匮乏、使用效果不佳、环境设施较差、反馈环节缺失等现存问题,推进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理念革新与目标创新、师资建设与资源开发、方法创新及过程优化、评价改革及管理变革,促进公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 临床医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1):76-81. CSTR:

      摘要 (978) HTML (0) PDF 1.38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总结凝练了线上教学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脉络。然后,基于临床医学线上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做法,升华经验,以期提供可能的借鉴:一是因材施教,以机器学习视角考察教学对象,构建用户画像,在群体和个体两个维度深化对所教之材的理解;二是在画像的基础上,围绕精准教学、创新工具、内容串接、形式导向与概括点睛等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展开,形成方法、总结经验。最后,结合技术发展观察形成思考感悟,提出临床医学线上教学成长路径。

    • BOPPPS+云班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2(1):82-87. CSTR: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64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BOPPPS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基于建构主义和交际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参与和反馈,同时帮助教师分析教学盲点和缺陷,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建构BOPPPS+云班课智能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应用于“社会医学英语”课程,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期末测试和发放教学问卷检验教学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分项成绩及总成绩均呈现显著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医学、健康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英语综合技能。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理念的地方高校新型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1):88-92. CSTR:

      摘要 (963) HTML (0) PDF 1.17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工程类学科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其办学特色和优势,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推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和实践适应需求的新型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等级的竞赛,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业知识和技能来对接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用人才。

    •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2022(1):93-98. CSTR:

      摘要 (1054) HTML (0) PDF 1.97 M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是建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环节,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新工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建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按照“集中与分散,指派与自联”双结合的模式践行实习过程,切实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 集团化办学各环节办学成效与整体办学成效的关系研究

      2022(1):99-106. CSTR:

      摘要 (964) HTML (0) PDF 1.46 M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D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夏普利值分解探索集团化办学各环节成效与整体成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政策保障、学生素养和文化融合三个环节的办学成效对集团化办学整体成效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组织领导、教师发展两个环节的办学成效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小,课程建设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均值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文化融合均值最高,学生素养均值最低。结合均值得分、回归分析以及夏普利值分解结果发现,政策保障和学生素养是对整体办学成效具有较大影响但均值得分较低的环节。基于上述发现讨论提高集团化办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 新农科背景下“专创教育融合”理念引导路径研究

      2022(1):107-112. CSTR:

      摘要 (1073) HTML (0) PDF 1.18 M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简述了专创教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性;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的专创教育融合理念现存的突出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目标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发挥团的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氛围与凝聚青年密切结合”“发挥教学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内涵与教育改革统筹整合”以及“发挥优势科研团队作用,引导新农科内涵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导路径。

    • 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驱动机制及运行保障策略

      2022(1):113-117. CSTR:

      摘要 (1344) HTML (0) PDF 1.17 M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建设旨在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实践。虽然目前我国科教融合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保障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非常突出。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适应新时代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事业发展的运行保障策略,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高质量社会型人才培养。

    • 湖南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

      2022(1):118-124. CSTR:

      摘要 (1013) HTML (0) PDF 1.19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的发展在新时期下具有重要的使命,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既是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理念,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桥梁,更是深入实施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力,为着力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构建现代化新湖南提供高质量人才。通过对湖南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可以从以稳带促、以量提质、资源协调等方面推动来华留学规模壮大、中外合作纵深发展以及激发国际化师资队伍潜能,并以多角度为切入点优化培养模式,为提升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注意力基础观视角下导师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2022(1):125-134. CSTR:

      摘要 (1049) HTML (0) PDF 1.36 M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注意力基础观视角出发,通过对深圳大学研究生的抽样调查和质性研究,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注意力合理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根据注意力焦点原则和结构原则,研究生要主动择取信息,聚焦专业领域,结合过渡阶段和行动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自身创新注意力,提升创新能力;导师要明确自身的支持型和控制型指导风格与定位,持续改进优化;根据注意力情境原则,则需要营造“师生研究团队—学校—产业”互动融合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引导研究生合理配置其创新注意力。

    • 信息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2022(1):135-139. CSTR:

      摘要 (980) HTML (0) PDF 1.17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信息时代既赋予劳动及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也使高校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可行性和可能性、育人价值与功能等面临挑战,其实效性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高校劳动教育在信息时代不适用也没必要,而是信息时代高校呼唤身心融合的劳动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信息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首先要厘清其目的,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在方法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加强对人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 项目参与式教学促进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1):140-145. CSTR:

      摘要 (970) HTML (0) PDF 1.18 M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项目参与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对地方高校加快推进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将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统计检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发现项目参与式教学确实能够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目标。但目前项目参与式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通过不断扩充教学范围、适当缩短教学时间、灵活把控教学环节等,可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参与式教学促进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作用。

    •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新要求与新思考

      2022(1):146-150.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1.55 M (4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金融人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分析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以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背景下金融人才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等的新变化与新要求,揭示当前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培养机制相对固化、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知识体系相对狭窄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

    • 大学流行音乐通识教育中“家国认同”的构建策略

      2022(1):151-156.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1.18 M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行音乐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以来,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百余年来在普罗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参与了青年人的人格塑造与价值观形成过程。伴随消费主义思潮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非常容易被当下眼花缭乱的媒体和传播手段裹挟而呈现“认同”危机。通过梳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家国叙事”,分析大学生“家国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通过加入流行音乐教育这一环节,更加涵育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构建“家国认同”的策略。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