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科教学论研究应着力于改善学科教学实践,但因存在取向分歧、路径偏颇等原因,其效果并未达到理想预期。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实践向度需要及时回应教学主体诉求、融合学科逻辑和教学理论要求作为研究框架、推动实证成果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诊断扎根于课堂观察,从案例中融合、生成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研究实践转向的很好范例。
摘要:以人教版、苏教版、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所列生词为研究对象,通过与“3 000词语表”“现代常用独体字表”对比,分析其共有词、差异词及常用独体字在各教材的分布状况,探讨教材课后词汇编写得失,建议编写小学各学段词语表,对字种和词种做出相应规定和说明,更加重视教材生词的选取和生词在教材中的分布,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Nvivo软件对学生满意度调研中开放问题的回答进行编码,发现影响学生在校生活满意度的核心因素是课程教学、餐饮服务、学习行为、教师素养和学校环境。学校治理改革时,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活动要严格根据课程表实施;购买餐饮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身体发育需要;减轻学习负担要常抓不懈,同时应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学校环境与学生满意度直接相关,需从细节处着手改革。
摘要:由于环境或个体原因,弱势儿童群体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行为能力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普遍存在勇气缺失问题。弱势儿童群体勇气培植需要在加强自我认知、创新教育模式、引导发展内驱力以及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着手,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
摘要:MOOC(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产物,因其具有开放、多元、共享等特点,受到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特别是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也使得MOOC成为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利用MOOC平台的资源优势,结合传统课堂的教学特点,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索具有活力的特色培养模式,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以MOOC平台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MOOC的优势特点出发,阐述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要点,期望构建一套基于MOOC平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混合培养模式,以此提升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为了解湖南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以11所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为对象展开调研。结果表明:教师的从业年限、所授课程和授课班级学生人数等对其教学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影响显著;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大班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不足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独立学院应进一步精心布局、精准发力、精细监管,以凸显课程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育人实效等。
摘要:实效性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试金石,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达到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湘潭大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发现,整体实效性较强,部分不足,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欠缺、教学方法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之间的衔接不足、教师素质与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教学话语与学生接受特点之间脱节。为此,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撑下,传统人文学科课堂通过转换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要实现传统与现代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应该精选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词”作为教学重点,在“通史性”中突出“专题性”,在“系统性”中强调“重点性”,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创造一种“师生共创 授受并重”的教学模式。
摘要:生物类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是培养生物学本科人才的重要工具课。该课程存在课时有限、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够,实践课占比偏少、实践强化训练不足,考核方式单一、实践能力考查不足,学生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评价模式理解不深等教学问题。以湖南科技大学生物学本科专业该课程教学为例,从转变观念、强化实践导向、优化教学内容、“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立体教学探究、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实施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改革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综合性应用型生命科学本科人才的培养。
摘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将“新商科”与“新工科”深度融合,是地方商科大学教育教学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公共数学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构建基于专业群为教学单元的公共数学分类教学模块化体系。以应用驱动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探索全新的公共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商科+新工科”人才。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淮阴师范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各维度的得分上,得分最低的为专业情感维度,接下来由低到高分别为专业行为、专业认知与专业价值;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受性别、年级、专业选择方式以及家庭就业背景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摘要: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顽固性”贫困问题消除需要更为精准与创新型动力的推进,故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将体育功能融入扶贫工作中,旨在为扶贫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后扶贫阶段防治返贫问题的发生提供创新路径与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的五层级功能为论据,从解决精神贫困与经济贫困两个维度出发,以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提升贫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以体育的教育、政治功能,唤醒贫困人群的脱贫斗志;以体育的经济功能,通过体育产业的优化配置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体特征四个因素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关系模型,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体特征对就业能力有正向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体特征有正向影响;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有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就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摘要:选择湖南省X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梳理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相关文献,建构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对该市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因素主要源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表现在专业知识技能欠缺、时间管理欠缺、科研引领能力欠缺等校长自身的原因;外在因素表现在政策束缚、家长外压、社会负能量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从提高科研认知引领能力、增强科研规划引领能力、细化科研管理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强化科研示范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期待研究结果对提升中学校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力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摘要: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转型,确立大数据思维,提高教育者的数据素养,挖掘和研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完善大数据的相关规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与“学”。
摘要: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感、法律与规则意识、国际意识是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既能夯实大学生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又是挖掘人的社会本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还丰富了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经验,实现培育途径的创新。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仍有所欠缺,原因在于网络环境上,信息爆炸异化价值信念,衍生道德焦虑;高校德育上,传统模式制约培育实效;主体发展上,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与德性支撑。建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应紧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遵循时代性、主体性、教育性原则,打造“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培育的“认知场”“舆论场”和个体“能力域”,培育大学生的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和公民意志行为。
摘要: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的培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大学生网络人格生成机理主要表现为在满足自我需要过程中构建自我意识、养成自我心理、形成自我品格的过程。矫正大学生异常网络人格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健康网络人格的根基;增强人格心理辅导,重视网络人格异常的矫治;重视“积极获得感”体验,整合人格形成的内外力量。
摘要: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绩效状况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改革意义重大。基于我国34所高校财经类专业研究生调查数据,考察了学术活动对研究生科研绩效的影响以及科研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术活动频次对科研绩效有倒U型影响,科研能力在二者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学术活动质量通过科研能力的完全中介效应正向影响科研绩效。
摘要: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学面临新形势,推进研究生思政课专题研讨教学的协同创新,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是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改变研究生思政课程的专题研讨教学现状,实现从当前的各自负责、力量分散、保障欠缺等局面向整合各方优势力量、协同合作新局面的转变,可以尝试从完善专题研讨教学协同创新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整合教师队伍、拓展教学平台等途径着手。
摘要: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性在“欧盟核心素养”中早有体现,核心素养研究对象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向势在必行。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基于我国国情,结合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提出的发展模型,具体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沟通与合作素养。基于“5C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应该培养教师个体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并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摘要:新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品质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本研究统计了近十年发表于SSCI期刊的3 803篇文献,采用CiteSpace 5.0文献计量软件的共被引功能筛选出具有影响力的高被引文献,通过对文献摘要、关键词、研究对象等内容的评估,筛选出73篇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经深入研读,归纳出新教师在入职初期所面临的挑战及所需要的支持,并提出我国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摘要: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两种倾向形成的三个关键问题,依托四项省市课题,设计并重构分类分层的教学内容,搭建课赛结合的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实现精准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目标。
摘要:结果导向是指学校先构建出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的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寻求设计适宜的培养模式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基于中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果愿景的描述,结合其人才培养特点,提出四种适用于中医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互联网+”的产学融合培养模式、“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医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培养传承与创新并举、多技能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提供参考。
摘要:以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统计申报情况,分析获奖成果的区域、学校、学科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果评审有新的改革举措;申报限额数和获奖数大幅增长;东部地区获奖数多于中西部地区;部属高校学校少获奖数多,地方高校学校多获奖数少;社会科学获奖依然多于人文学科。建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重,支持和鼓励高校发挥优势和特色,将教育部高校社科奖提升为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