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研究型本科教育 改革实践

      2019(6):1-4.

      摘要 (1801) HTML (0) PDF 1.30 M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教融合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国家培养创新型、拔尖型、卓越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实施科教融合的实践路径包括构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与发展模式、实施科教融合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健全强有力的外部保障与内部激励机制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通过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构建以探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协同机制、完善教学和科研资源共享共建模式,贯彻科教融合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19(6):5-10.

      摘要 (1740) HTML (0) PDF 1.24 M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与科研的逻辑关系,既是现代教育发展历程演化的结果,也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理论意涵,集中体现在教学发展、教学科研互动、教育资源结构和创新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从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优化教学质量评估、健全成果转化体系等方面着力,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转化、良性互动,进而推动高度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教学、科研“融合”的认识与实践

      2019(6):11-13.

      摘要 (1683) HTML (0) PDF 1.21 M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学科研融合是大学的基本责任,教师的科研经历、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传授知识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是创新知识、创新传授的综合体现,是教学科研融合的体现,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科研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 从“科学研究”走向“课堂教学”: 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机制探讨

      2019(6):14-18.

      摘要 (1549) HTML (0) PDF 1.24 M (4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研与教学融合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是科研与教学融合的主阵地,科学研究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科学研究向课堂教学转化也是现代大学本质的必然要求。依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尝试进行了从科学研究向课堂教学实践转化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研究向课堂教学实践转化的宏观调控机制、操作执行机制、主体能动机制、外部推动机制和转化保障机制。

    • 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下科研资源向 本科教学资源转化的路径探析

      2019(6):19-22.

      摘要 (1651) HTML (0) PDF 1.23 M (2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研资源向本科教学资源转化从而实现本科教育的科教融合统一,不仅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下科研资源向本科教学资源转化的重要意义,揭示当前本科教育中科研与教学融合度低、转化形式单一、转化率低的现状及原因,探索将科研前沿直接融入本科课堂教学、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性学习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教学案例与实验内容的具体路径。

    • 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 意义、形式及影响因素

      2019(6):23-27.

      摘要 (2120) HTML (0) PDF 1.23 M (2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及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形式主要有:转化为本科课堂教学资源、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创新实践项目及学术专题讲座等。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自身的适用性及局限性、高校激励机制、服务制度及评价体系等都影响着成果向本科教学资源转化。高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提高科研能力,高校须建立健全激励、服务及评价体系,确保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高效有序转化。

    • 科研工作促进本科教学探析

      2019(6):28-31.

      摘要 (1505) HTML (0) PDF 1.36 M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本科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用于本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9(6):32-37.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24 M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迄今为止,国内艺术院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方面,受到了政府教育、文化等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从艺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本科课堂教学资源来看,缺乏科学、合理、均衡的评价指标,而且面临着作品创新和继承传统的双重矛盾。我们应该在分析艺术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本科课堂教学的环节与现有质量评价的弊端,根据科研成果转化的阶段性特点,确定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因素,构建艺术学科研究成果转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促进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 将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成果融入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9(6):38-42.

      摘要 (1618) HTML (0) PDF 1.23 M (1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本科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科研互动、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切实有效路径。目前“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还缺乏较为完整的创新发展理论模块。而互联网时代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服务经济和数字经济等创新型经济具有后发优势,相对容易实现换道超车和快速赶超。因此,将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对于人才培养、商业实践和课程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意象研究之教学转化:汉字创意资源 在广告教学中的作用

      2019(6):43-49.

      摘要 (1566) HTML (0) PDF 1.43 M (1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意象”研究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哲学,还是文学、艺术学都有人进行过深入的阐释,我们则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针对广告教学的需要,梳理出“意象”的创意本质:“立象以尽意”,并把它应用到广告创意教学当中。本文重点讨论了相关的汉字创意资源,认为汉字在表意过程中,是用人们认识的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一个或几个特点去代表该类事物特点的全集;在记录语词时,严格遵循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立象以尽意”。汉字与表音文字比较,在文字层面存在创意过程,具有原型性,因而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经过时间洗练的、独特的创意。把所有汉字创意汇集起来,就形成了语言文字世界中独有的汉字创意资源,这一创意资源因其原型性、视觉性,对读图时代的当代人、对当代广告创意的学习与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

    • 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果融入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

      2019(6):50-53.

      摘要 (1512) HTML (0) PDF 1.22 M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媒体时代高校多元化英语教学选择势在必行,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应用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综合英语课程提质增效、扩容优化,满足传统意义的知识期望、语言期望,还能顾及更高层次的思辨期望、情感期望等培养期望。微媒体模式下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成果融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也对综合英语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在线精品 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2019(6):54-59.

      摘要 (1598) HTML (0) PDF 1.26 M (4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是在整合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科研力量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由外国语学院打造的一门面向大学本科生的人文教育通识课程,于2019年8月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足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的科研积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探讨“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以“创新、合作”为关键词打通科研与本科课堂教学、英专与非英专的界限,由浅“延”深地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经典。该课程旨在既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感受英语语言的温度与文化生命,试图构建一种E时代阅读新呼吸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研及 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9(6):60-64.

      摘要 (1556) HTML (0) PDF 1.24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状况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愿,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与对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的现状分析,主要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文化敏感度、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测试形式等方面阐释了调研结果给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 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 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2019(6):65-70.

      摘要 (1681) HTML (0) PDF 1.25 M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泽东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教学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结合近两年来湖南科技大学“纲要”课教学改革实践,阐明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教学资源改革的价值与意义,指出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教学资源改革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分析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教学资源改革的方法与路径,总结毛泽东诗词转化为“纲要”课教学资源改革的实施效果及进一步改进方向。

    • 项目成果转化为法治精神与理想 信念教学资源的路径探讨

      2019(6):71-74.

      摘要 (1611) HTML (0) PDF 1.23 M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依法治国境域下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研究”成果,结合当前高校法治精神与理想信念融合教学现状,遵循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条件及融合教学的基本原则,提出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治精神与理想信念融合教学实施的路径,包括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资源、营造文化滋养环境、拓宽践行渠道等具体路径。

    • 应用闭链机构公约束模型 扩充自由度计算教学研究

      2019(6):75-79.

      摘要 (1604) HTML (0) PDF 1.46 M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机构自由度是“机械原理”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认识任何创新机构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机械相关专业“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机构自由度讲授思路单一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启发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机构自由度概念,本文在原有的机构自由度讲授思路基础上,提出辅以单个独立闭链机构具有3个公约束模型的自由度教学新思路,为面向“一带一路”培养我国新时代具有创新思维人才提供教学模式借鉴。

    • NBO理论用于过渡态分析在 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演示

      2019(6):80-86.

      摘要 (2095) HTML (0) PDF 2.79 M (1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渡态理论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解释。针对经典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结合笔者科研经验,借助高斯Gaussian量子化学软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理论模拟,获得过渡态结构,分析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结构信息;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 7.0程序对反应路径上的每一个点进行自然共振理论(NRT)分析,获得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轨道相互作用模式和键级变化趋势线,使整个反应过程可视化。并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同步演示。本文是对教材中的过渡态理论知识点的扩展补充,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拓科学视野。

    • 基于软件项目开发的计算机专业留学生 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2019(6):87-90.

      摘要 (1604) HTML (0) PDF 1.22 M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及水平的不断提升,来华学习计算机的留学生与日俱增。如何改革计算机专业留学生的课程教学并探索其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促进留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计算机专业留学生教学的现状及问题,重点提出了基于软件项目开发的计算机专业留学生教学改革思路及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 设计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 模式与实践研究

      2019(6):91-96.

      摘要 (1520) HTML (0) PDF 1.73 M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设计教学范式从应用艺术和应用科学向“融合创新”转型的趋势,结合关于设计的研究、为了设计的研究和通过设计的研究等三种设计研究范式,构建产品设计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整体化模式,“设计产业转型-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课题建设”的转化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研究向教学体系整体化转化的具体方法,并以“整体厨房设计”课程为例,阐释了“设计研究-教学资源-学生设计实践”三级转化的产业特色设计课程建设方法,为设计研究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提供参考。

    • 厚植科研育人土壤 助力实验教学创新

      2019(6):97-102.

      摘要 (1600) HTML (0) PDF 1.25 M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厚植夯实科研育人沃土,建立并完善科教融合协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助力推进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探讨了科研教学的共融协同互促关系,分析了科研支撑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湖南科技大学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指出通过推动科研平台全面开放,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投入,提升科研仪器设备与成果转化实验教学内容质量,有助于破解科研支撑实验教学不足的困局。

    • 科研成果转化为电路理论 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2019(6):103-107.

      摘要 (1750) HTML (0) PDF 1.55 M (1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学生已有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规律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性实验是重要手段。针对当前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路设计技术日新月异的现状,以小波滤波器的开关电容技术实现为例,探索了将教师科研成果转为为电路理论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实验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该实验项目的设计过程为科研成果向创新性实验教学转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 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实验教学资源的 研究与实践

      2019(6):108-112.

      摘要 (1520) HTML (0) PDF 1.23 M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大多与学科前沿成果脱节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科教融合,加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科研成果进行了拆解和提炼,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分阶段、多层次的实验项目。经过3届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 雾化液滴自蔓延燃烧合成纳米粉末 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6):113-117.

      摘要 (1465) HTML (0) PDF 1.57 M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制实验装置在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含惰性气体保护的雾化装置和产物静电集尘收集器两个部分的创新设计,设计和制造出雾化液滴自蔓延燃烧合成纳米粉末的装置,并在教学和科研中运用和实践。实践表明:该实验装置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了较大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效果,适合学生开展纳米材料制备的创新性研究,符合高校对促进本科教学、提升科研水平的实际需求。

    • 矿山废弃地的参数化设计模式 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9(6):118-122.

      摘要 (1568) HTML (0) PDF 2.24 M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园林与风景园林传统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团队研究建立的矿山废弃地的参数化设计模式,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实践中。阐述了矿山废弃地的参数化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分别从有利于场地基础数据获得和场地分析、有助于高效的环节因子分析平台的建设、增强方案验证和比较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增加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开放性等6个方面分析了参数化设计模式的作用。

    • 科学研究助推科技竞赛*

      2019(6):123-127.

      摘要 (1544) HTML (0) PDF 1.58 M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我校建环专业的特色方向课,具有地下与地面通风空调交叉的特点。纵向依托建环本科生的知识体系,横向借鉴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教改探讨,提出了量化实验实测、老生带新生和滚动螺旋推进的大学生课外竞赛团队培育机制,重构建环本科生知识点体系,探索了跨专业科研实验平台、科学技术研究与人才科学素养提升三者相融合的课外教学实践。连续5年来的教改实效表明,培养出了多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践行教学科研融合、教学相长和新工科人才培养。

    • 面向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的 湖南民间美术科研转化浅析

      2019(6):128-132.

      摘要 (1475) HTML (0) PDF 2.06 M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民间美术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在湖南省科研体系资助下,培育出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是向教学转化研究较少。在分析湖南民间美术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现状的基础之上,探索在地方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转化形式。并以湖南民间美术资源内核层面、扩展层面和多元融合层面三个构成特点为基础,首先归纳湖南民间美术科研体系、科研成果特点,其次提出基于设计专业需求层次化的转化策略,最后从艺术审美、文化寓意、技艺匠心精神提出具体的转化路径。研究对民间美术科研资源向设计专业教学转化具有参考意义。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

      2019(6):133-138.

      摘要 (1835) HTML (0) PDF 2.36 M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将人脸检测方法(MTCNN)、OpenCV仿射变换方法、人脸识别方法(FaceNet)、相似性查找方法(HNSW)和人脸属性识别方法(FAN)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人脸识别系统。在深度学习开发框架(Caffe)上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预训练模型应用于人脸注册、人脸检索和人脸属性识别任务,通过实例测试表明在现实场景中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该系统在课堂考勤、身份认证、门禁系统、登录解锁和社交媒体平台等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将该研究成果向学生进行专题讲解,以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科研兴趣,提高学生学术水平,锻炼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

    • 依托社会实践项目提升设计专业 学生创新素质探索

      2019(6):139-144.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76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设计行业对各类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量的剧增,更为紧要的是对设计师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有更高要求,因此设计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具备一定社会实践经验。本文旨在研究设计专业学生时代背景和学习导向问题,探究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有效争取社会实践项目机会、如何有效通过社会实践途径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以升平轩纸影馆文创设计为例,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详实呈现课内专业知识和对地域文化现实思考的设计实践过程,探索培养符合社会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 运用中医思维破解湘潭市有机废弃物 处置难题

      2019(6):145-151.

      摘要 (1433) HTML (0) PDF 1.26 M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废弃物处置和利用是一个由来已久、涉及广泛的重大课题,事关公众健康、环境卫生、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本文通过对湘潭市有机废弃物处置利用现状的调查,发现仍在采用传统、单一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卫生污染较重、资源循环利用不足、易滋生黑色产业链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标,建议借鉴辨证论治、整体施策、养治结合的中医思维,实行统一运营的大市政模式,采取BOO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格局,为兄弟省市有机废弃物处置提供新范本。

    • 课程案例创新发展融入 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9(6):152-156.

      摘要 (1417) HTML (0) PDF 1.23 M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程案例创新发展转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是落实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步骤。将课程案例成果融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课堂、深入社会,不断充实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材料、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