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综合评价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干预效果,进一步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的调节因素,以“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幼儿冲突行为干预”“幼儿欺负行为干预”为检索策略,运用RevaMan 5.3软件对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实验结果进行元分析,并分析干预方式、干预对象、干预时间、测量工具等调节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纳入26个独立效应量,N=875)。结果表明:我国幼儿攻击行为干预整体上达到中等强度效果量〔SMD=-0.77,95%CI(-0.91,-0.62),P<0.000 1〕;行为干预比游戏干预更有效;干预时长与干预效果存在动态的关系;以家庭为对象的干预方式效果优于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干预方式;测量工具的差异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摘要: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较重,从而使体育课越来越不受重视,趋向于“边缘化”。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掷纸飞机”活动课为例,以体育综合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中小学体育综合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问题。通过对体育综合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改善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以期实现智育与体育共同进步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运用调查研究法,深入农村语文教学课堂,分析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互文性是文本的基本属性,一个文本总是与其它文本相互关联而存在。互文性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新空间,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提升教学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将丰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文本互文性为依据的互文性教学在意象的领悟、文本的比较分析、文本阐释空间的拓展、文本阅读史的引入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摘要:有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在研究的价值取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效率和公平两种价值取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的流动意愿和政策性流动两大方面。在第二阶段研究中,大量使用实证研究。
摘要:《牛津高中英语》Task 板块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其开放性的特点对教师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如何合理处理Task板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Task板块以单元的话题为引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内容具有题材丰富、紧扣主题、目标明确等特点。教学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实际学情、化繁杂为简单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新时期学科教学的发展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之一。以高师生物学专业选修课昆虫学教学为案例,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提高创新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师院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摘要:上海理工大学百余年校史文化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典型人物、事件等案例,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通过对话、交流、写作等方式将百余年校史资源有选择地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历史感,使学生在了解百年校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摘要:实践教学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增加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从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过程。首先探讨了现在实践教学的状况,剖析和总结了目前不足的几个方面;其次,对于优化实践教学,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然后,以自动化专业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运筹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教学中却面临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学方式枯燥单一等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运筹学课程组结合工程管理专业需求,梳理了运筹学知识体系,设计了工程管理运筹学教学案例,绘制了运筹学建模和计算流程图表,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不断发展,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应当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需求,核心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总结、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构建、实践师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保障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举措,对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培养未来卓越采矿工程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摘要:水分析化学实验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联系桥梁。其教学目的是既要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水分析化学中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就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力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管理,取得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集艺术、科学、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职业发展前景。以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的意义,阐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提出了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在界定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经管类课堂教学的抽样调查,分别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层次对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管理者的督导机制、教师自我评价机制和学生反馈机制,构建由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高校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结合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前瞻性、跨学科性特征,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有效路径。为此,我国高校应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构建中国式的创业教育三螺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取差异化的融合模式与路径,营造鼓励创业的大学文化,最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要:BIM的多专业协作便利性为小组协同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结合小组毕业设计模式和BIM技术,从大型综合课题的选择、任务分解、多专业协同到组内成员任务分工协作,进行全过程创新实践,探索BIM技术在毕业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由于BIM技术需要建筑设计各方面高度的协调能力,能最大限度提高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效率,使得真实复杂工程项目在毕业设计中实现成为可能,使得毕业设计的综合、协同更为现实。
梁桥康a , b,陈洁平a,袁小芳a,肖昌炎a,孙炜a , b
摘要:课程体系是改进和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自动化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最新问题,介绍了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具体分析了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吻合度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设置等。最后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实际,从建设总体思路、建设理念、创新指导团队、创新训练体系、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探索和实践了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问题。实践成效证明,开展创新训练中心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训和电气信息类学科的发展以及实践平台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体系内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直是困扰社会科学教育者的难题之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作为社会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面面俱到而重点欠缺、概念饱和而实践不足、定量为主而定性欠缺、注重方法而缺少理论、以块呈现而衔接不足等。“循环式教育模式”在理论教学和经验实践中架构桥梁,通过在不同的研究步骤、研究问题与实地调研、不同的方法以及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之间循环往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性课程的实质和精髓。
摘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历了由律考到司考再到法考的时代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以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整体素养和考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为价值取向,在报考人员范围、学历条件、报名考试的禁止性条件、考试内容和方式以及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的管理等五个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在考试内容、通过率以及开考时间上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法学教育应实现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紧密契合,优化调整法学教育内容及体系,处理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丰富和创新法学教育方式,实现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良性互动。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是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与实施的重点内容,也是本科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在分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通过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为目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的范式革新了课堂教学。通过阐述翻译能力的内涵,分析了翻转课堂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适用性,依托翻转课堂内容凝练、形式丰富、学习便捷的优势,探讨了双语能力、翻译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为改进翻译能力培养提供借鉴。翻译能力培养应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突显翻译的体验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翻译创造性。
摘要: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智能代理、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以及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而且现有的一些智能教学平台和教学系统的成功应用也证明人工智能能够为外语教学赋能。打造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的生态链,能促进外语教学进一步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教学方向发展,从而加速外语教学信息化建设,改善目前外语教学现状,还能够大大提高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率。
摘要:分析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及成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信息化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技术,遵循商务英语专业“学用紧密结合、实践运用至上” 的基本原则,构建集“教、学、训”为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平台,营造“虚拟”商务场景空间,借助此空间达成模拟真实商务情景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
摘要:翻转课堂是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的教学革命。课题组在本科生中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设计了大学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并通过分析网络平台,问卷调查和测试得出的数据,验证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合理而且能促进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基础好的班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该模式,成绩提高相对较快。总结了采用该模式需要完善的地方,以期能为广大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摘要: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创新性发展,必须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由小数据时代的精确思维、因果思维、滞后思维、封闭思维及样本思维转变为大数据时代的包容思维、相关思维、前瞻思维、开放思维及总体思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刻不容缓。正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正确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契机,从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内部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清朗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摘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三个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涵进行审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洋溢着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息、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团建设等途径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摘要:信息化技术对制造业的改造和融合,已经推动着集散制造模式的发展,并引起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集散制造模式下,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多地表现出制造过程服务化、技术发展应用化、科研活动协作化的特点,并对当前的机电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新的适应性需求。在介绍集散制造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其对机电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影响的基础上,从时代需要出发,提出提高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能力、强化实用性工程创新能力、重视个体的差异性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摘要:网络时代媒介融合在知识的组织与传播方面的碎片化、扁平化等特点对函授教学实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函授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如学习时间碎片化、自学方式个性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情境化、考核组织人性化、教学内容问题化、内容组织短小化、辅导过程互动化等。媒介融合对函授教学实施的一线教师与管理者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函授站点、主办高校核心竞争的提升带来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