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其在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理念以及试题的结构、形式、内容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契合,探讨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新视角。
摘要: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使不同水平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提高。建设优质备课组,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组建设,要强化保障,积极推进备课组建设;优化机制,主动构建备课组规范;依托活动,努力提高备课组效率。
摘要:物理概念教学需要依托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只有深入了解相关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通过阐述两个微课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的了解。实践证明,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等环节中引入微课后,提高了物理概念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技能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技能,长期受到师生与家长的忽视,其中尤为不足的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培养。应从班级规模、家庭教育、教师素养、教学方法等不同维度出发,分组教学,家长提高对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以提高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效。
摘要:高考地理选择题在地理高考中至关重要。通过对近6年来湖南用卷选择题部分进行梳理,运用文献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考查形式、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近年的选择题均以题组形式出现,背景材料以图幅居多,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产业活动等考点考查较多,注重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为了让师生更高效地解答地理选择题,应把握常考考点、培养读图能力、训练答题技巧,正确应对地理高考选择题。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导学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的深入,问学课堂应运而生。从导学到问学有其演进理路,也表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内涵式发展。但已有研究也显露出概念模糊化、评价研究的缺失、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研究这些实践困境。因此,梳理、评析已有研究,便于研究者以更加清晰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反思和改进完善。
摘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培养研究生现代分析测试能力的综合素质出发,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增设实践环节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最近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系统总结案例教学基本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过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针对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单纯注重性能、追求技术创新、忽视外观造型设计与视觉表征的问题,利用“鱼”形仿生方法,设计大学生方程式汽车造型,提升整车视觉效果。首先提取“鱼”形元素,并进行元素视觉特征与内涵特征的分析,在满足赛车技术、性能、结构的前提下,将元素与整车形面进行匹配研究。最后,以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开发设计为例,进行“鱼”形仿生的造型设计应用。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欧洲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我国近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学徒制在土建专业中的践行难点有学生数量多难于控制、理论知识习得困难等。通过对人员进行分类培养,改变考核形式即采用小组讨论+答辩、课程设计+展示、课程论述等,可应对现代学徒制践行过程中的难点。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性化已渗入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式及方法更为科学,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但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学依旧脱离实际以及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滞后等,依然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紧迫性与突出性问题。必须从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创造人性化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财政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选用良莠不齐、教学内容繁杂枯燥、教学方式传统单调、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考核评价忽略过程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应科学编写及选用教材,明确不同专业教学重点,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调整成绩考核机制,以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科学精神不足、人文精神匮乏的现状亟待改变。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分析,提出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体育教学新理念,并通过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体育教学,充分体现“育人为本,体格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学观。
摘要: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阐述微信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环节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探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翻转课堂模式在微信课堂中的应用,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管理者、教师团队、企业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的连通、泛在、多元的教学模式。
摘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导-博-硕-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和优势,并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优势,介绍该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从责任机制、学术交流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保证“导-博-硕-本”研究生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摘要:湖北经济学院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积极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的培养。结合“特需项目”的特征,从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改革人才选拔标准、创新培养机制、改革导师评定制度、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是提升“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摘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实现方式,包括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术交流机制、增加科研实践机会、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等。实践表明,重视科研实践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高校推进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摘要:为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实践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运用个性与共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以百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2010-2014年数据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实践基地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实践基地非DEA有效,主要是由技术效率非有效所引起;在影响教学实践基地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基地使用率影响最大,教师专业对口率次之,教师能力水平第三,基地重复率最小。建议以提高教学实践基地效率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硬件”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不断升级“软件”;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基地使用率。
摘要: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通过高等函授教育这一办学形式,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办学理念,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学术界从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成因、实现途径等诸多因素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还不系统、深入。因此,深化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力推进其改革步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支持、服务和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自2011年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以来,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研究生学风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照抄作业、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问题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源质量下降、文凭至上的缺陷、教育管理不力。解决的对策是优化学风环境,刚化制度约束,强化导师责任,净化社会风气。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性质要求注重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理想信念考核与创新能力考核等。能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达到考核的基本要求,考试与评价方式是关键环节。为此,需要构建科学的考试与评价体系:狭隘的考试模式转化为考试与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考试转变为过程性考评,与专业课相结合形成差异性考评,重构“分数”在考评中的引导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
摘要: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过程控制是关键。在长期的党建工作实践中,由于相关考核监督体系的缺乏造成了党员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必须结合工作实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量化考核体系为抓手,在党员发展前期、培训教育期、后期三个过程加强控制,探索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新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要真正让学生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入脑”“入心”“随行”,教师要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勇于捍卫马克思主义,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授课内容要有深度,不流于形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要有温度,以情入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促使学生自觉转化。
摘要:作为一种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信息时代的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从语言和印刷板式入手,对GeorgeHerbert的英语视觉诗TheAltar中的言语模态和视觉模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进行动态研究,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全面、准确,并为更多的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语篇的解读和欣赏探寻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翻译硕士(MTI)教育作为培养翻译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近10年来深受广大高校的欢迎和翻译行业的支持。然而,调查表明MTI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却并不乐观。针对这一问题,从MTI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制度、毕业论文和招生情况这五大方面探讨MTI人才培养新路径,解决MTI人才培养中培养与就业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自我实现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关系。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又可作为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依据。这些观点体现了马斯洛的积极心理健康观。马斯洛的积极心理健康观对看待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观念与方法都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摘要:情商与个人的成就密切相关,儿童正处于情商培养的关键期。采用巴昂情绪智力(青少年版)量表(EQ-I:YV),对南昌市某中学初一年级一个班的50名学生情商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实施共计6次的情商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测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儿童情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情商的几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会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摘要: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力,从信息消费力的主体能力、客体质量、消费环境三大构成要素对湖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力的影响因素做实证调研。通过效度与信度分析、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力影响因素的指标,其中,主体能力的一级指标受信息素养和支付能力两方面影响较大,客体质量受信息质量与人文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较大,消费环境受国家的法律、监管机制以及学校培养力度的影响较大。构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可供高校教育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力。
摘要:从尼采关于生命存在特性的论述出发,以生命存在的悲剧性、游戏性、超越性为依据,结合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阐明了审美教育作为生命存在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在毁灭中获得喜悦”的教育;在审美教育的内容选择以及评价标准方面,必须是以个体生命是否得到激扬为核心;而在审美教育的路径选择上,则必须是在张扬个体生命存在的偶然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追求类存在的普遍性、同一性和超越性。
摘要:人的现代化是指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承担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人的现代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公民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活动,实现人的现代化,重要途径在于建构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公民教育。其中,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着力点,对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