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高中教师发展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三个发展阶段共216名粤西普通高中教师作为职业发展需求差异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三类教师群体在教育知识与教育能力需求上差异不显著。熟手型教师尤其是熟手型女教师比新手型、专家型教师更为看重职业规划。2)熟手型、新手型教师更为在意文化通识、师生知识、教学知识与考试知识四类知识需求,专家型教师则更看重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级。3)学科教学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与班级领导能力的提升是新手型教师的最大需求,而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则是熟手型教师的最大追求。4)三类教师对职业规划、职业修养、倦怠抑制、职业培训、评价激励五类职业发展需求期待较为一致。熟手型教师比新手型、专家型教师更期待获得职业发展支持。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现阶段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师资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将核心素养融入班级管理的探讨相对甚少。作为班级管理系统方式的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应大力发扬核心素养理论的引导作用。为实现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中须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主体自主原则、自我激励原则、民主协商原则、实践创新原则、整体提升原则。
摘要: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利用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地位和制度授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使用有声及无声语言使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其发生的隐蔽性、产生危害的迟效性和影响的持久性,对中小学生与教师自身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减少教师语言暴力对策:社会应积极引导舆论,努力营造包容氛围;政府加快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评价机制;教师正确处理角色转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校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摘要:中学数学建模的师资培训对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数学建模师资培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组织中学教师集中参加数学建模课程学习、精选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建模内容、以任务驱动法强化数学建模、建立完整的数学建模监督评价管理机制来提高培训质量等对策。
摘要:教学案例开发指向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需要合适的教学案例开发作为基础。编写教学案例、借鉴教学案例、 运用教学案例是推动有效教学的具体路径,教学案例开发应需要注意案例的内在结构,重视案例蕴含的教学方法及案例的借鉴应用价值。
摘要: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锻炼小学生文学积累、语言理解、文字运用的重点培训方式。因小学生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经典诵读教学被教师视为“语文教学要求”中的难点,从经典诵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经典诵读内容甄别方法、经典诵读实施策略和经典诵读需要多元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针对性策略。
摘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学评价指标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以我国高等学校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体系作为参考,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及同行测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要:校企协同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校企协同涉及到政府、企业与学校几个不同利益系统,如何使不同系统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合作长效机制,是当前合作共建的瓶颈性问题。为使系统中的不同要素发挥最大效应,协同论要求站在“协同”的角度,从协同的自组织性、整体性、协调性、控制性机理出发,采取战略、组织、信息、监控与考评“五位一体”的协同策略构建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摘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在发展理念、创新能力培养、质监措施等方面均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围绕研究生课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导三化五环联动”研究生课程建设模式,以期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近年来,高校在师资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风却背道而驰,有疑似“一届不如一届”的下降趋势,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与组织机构和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角色“缺失”密切相关。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兼职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兼职班主任的考核与激励对策进行了探讨。
摘要:当前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应顺应形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符合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从创业创新精神、人格塑造、政府支持、综合评价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元一体”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帮助。
摘要:自由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础,文理教育是现代意义上通识教育的直接源头。在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涵盖了有教养的人、公民人格、服务社会、立足知识等核心价值。民国时期以蔡元培等为代表的“培养学生之完全人格,体智德美四育和谐”“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等观念是中国通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识教育理念与制度的互构形成的中国经验对未来大学通识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摘要:“专业分流”背景下,普通高校理科建设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招生规模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从专业分流政策和理科建设两个方面,剖析新形势下理科面临的新挑战、理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型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摘要: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从国内外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入手,依据行业发展背景及趋势特点,基于问卷调查理清教师、学生、就业单位三方对专业能力需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晰课程体系的构建机理,提出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维度划分和模块构成,形成城市交通发展背景下交通运输创新课程体系方案,能够为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振动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学位课,所分析的问题往往来源于工程实际,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注重于振动方程的求解和振动系统特性的分析。学生对于振动力学中大量的物理概念缺乏直观、形象的认识,复杂而严谨的公式推导过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结合工程案例,通过创新性模型实验的引入,建立实际工程结构振动案例与课程基本理论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对振动力学问题的物理概念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振动力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工程案例的模型实验化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对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学生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有待完善是目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即把部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搬进课堂和校园、改变野外实践教学方式和增加实践环节以及实行严格的定量评分标准可提高实习质量。
摘要:提升学生抽象造型能力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训练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形式概念并研究多种形式的创作是形式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是要把抽象关系作为审美效果去实现,从而使作品有审美意义和视觉效果。立体形态的创造可分为3个训练阶段,这3个阶段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逐步发展、互有联系的阶段,各自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效果。具备形态完整性概念在立体形态创造中有重要意义,是造型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艺术创作或设计表达成功的重要保证。
摘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基于逆向思维理论中的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以及缺点逆用思维法运用到会计教学中,结果证明逆向思维理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增强会计教学的效果。
摘要:在发展新兴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三大职能,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手段。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孕育学生的创意,进行自主创新,最后通过企业实际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证明,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摘要:为探求符合机械专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匠精神”的培养逻辑,随机挑选15个高职院校、25家合作企业、发放800份调查问卷考察机械专业在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机械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有待提高、所涉范围有待拓宽、培养方式宜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细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内涵、加大工匠精神培养的人力物力投入、优化工匠精神培养方略。
摘要:大学生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冲突、教育合力稍显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施效果。为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公民教育,高校应从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创新,以此推进大学生公民教育在改进中加强。
摘要:围绕诊断性测试在商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构建了商务英语口语诊断性测试开发流程,论证了开展商务英语诊断性测试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针对商务英语口语诊断性测试设计时应该考虑的理论要素,展开了广泛的文献回顾与理论探究,应注重从实证角度验证商务英语口语诊断性测试的效度及其在口语教学中的系统应用。
摘要:由于战乱和经济落后,西非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基于中国与西非诸国合作交流力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从西非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宗教、政治、经济等角度对西非文化进行研究成为必然。中国-西非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多元交互和系统性特征以及各内在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了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从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多元交互性和系统性特征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发展中非间跨文化交际活动和推动中非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摘要:思维风格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内涵丰富。不同的学者作出过不同的界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思维风格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思维风格是人们在自我管理中形成的思维倾向。根据倾向的不同可以将人的思维风格划分为5个维度、13种类型。思维风格具有多样性、可变性、社会历史性和可教化性。
摘要:徐澜的长篇小说《夜清凉》不拘于传统的叙事模式与理论,运用了意识流、变换叙述视角等多重叙事策略实现叙事的空间化,建构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多维叙事格局,其细腻诗意的叙述语言更是如涓涓细流一般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完美缝合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分裂,既满足了读者的审美享受,也满足了作者自身情感表达的需要。
摘要: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以“行为”为切入点,探讨了道德责任判定这一伦理学领域的重要主题。首先,在将“行为”区分为“违反意愿的行为”和“出于意愿的行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将“违反意愿的行为”细分为“被迫”和“无知”两种情形,并对二者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其次,他具体分析了“出于意愿的行为”的3个环节:“希望”“考虑”和“选择”。最后,通过论述德性、恶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应该为自己的品质负责”的道德责任论,从而实现了对柏拉图伦理学中不对称论题的驳斥。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跨体词由于语体的跨用带来语义的改变,对其正确使用和理解造成困难。我们以计算机术语“打开方式”为例,分析跨体词的跨用层次、跨用动因及词义变化,希望通过揭示跨体词的使用规律和语义变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