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质上都是创造性的学术活动,都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大学教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师对教学结果的反思等多个方面。大学应坚持走学术立教的道路,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到学术因素。
祝明桥1,陈秋南1,汪建群1,郝小礼1,贺建清1,聂忆华1,周游2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国际接轨。以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同时基于评估(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教学理念、教研教改、科研反哺教学、新工科教育与专业认证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思路。这对于同类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摘要:审核评估中的特色项目与水平评估中的办学特色存在区别,主要指的是校(院)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特有的、创新性的、优势性的具体做法。在院系凝练特色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特色项目与学科特色、科研特色、经济社会服务特色的混淆。特色项目可以从办学传统中收集素材,从优势学科专业中挖掘主题,从师生员工的体验中寻找灵感。遵从上述认识,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凝练出“打造U-G-S联盟,建立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创新模式”和“依托专业优势,以高水平社会服务促进实践育人”两项特色。
摘要:考察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是审核评估的重点之一,对照审核评估,外国语学院为此确定了培养高水平外语教师和外汉语言服务人才的基本目标,并不断凝练“教师教育、多元服务”这两大培养特色。为了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学院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改革,并且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此外,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外国语学院为实现培养目标和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求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摘要:法学学科特色建设具有学校法学专业发展弯道超车、满足法治人才需求、发展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等价值。法学学科特色建设的定位需要考虑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共同体的素质要求与法学特色的特质要求、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基础等。引进高端人才与培养校内人才并举、高质量论著和重要科研奖项与本科教学相互促进综合发力、利用智库平台产出高水平决策咨询报告以提高影响力、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夯实法学特色学科的固本之基等是法学学科特色建设的实现路径。
摘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承接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职能,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办公室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定位,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摘要: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要在确保一定数量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前提下,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组织模式,并根据学校人才培育目标定位,形成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教学研究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面临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教学内容落后等现实困境,在新信息技术支撑条件下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改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措施,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与时俱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周智华a,b,李国斌a,b,周虎a,b,龙云飞a,b,刘立华a,b,唐安平a,b,徐国荣a,b
摘要:针对传统的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在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由“传统授课”转向“现代技术”教学、由“点式”转向“渐进式”教学、由“独白式”转向“互动式”教学、由“被动教育”转向“主动学习”教学、由“中规中矩”转向“最优化”教学等五个“转向”的实验教学方式改革,可有效调动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工科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摘要:电子技术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方案更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美术理论教学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让老师和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下感受并感知绘画艺术的伟大与地方美术的魅力。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开拓更高的艺术视野,使教学与科研、老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以及校内与校外能够更加开放包容、相互补充。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了商科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提出改革教学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商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方案和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广泛开展,学术界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专题教学的内涵、“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概论”课教学专题的设计、“概论”课专题教学的方法、“概论”课专题教学的课程考核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各高校开展和完善“概论”课专题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摘要:作为师能的重要载体,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师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三脱节、三轻三重”问题;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后,师范生就业窄化。破解难题,走出困境,改革势在必行。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十年来在紧密对接国家基础教育、重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尝试:提出了“教师教育能力与学科专业实践能力‘双强’”的培养理念,探索了“三个‘一体化’、三个‘双重视’”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重建了“一条主线、两个平台、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改革成果。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全面推广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设计应用型专业呈现了多方向、综合化、立体式发展态势,“重实践、强应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成为了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目标。以“大设计”教学理念为“轴心”,以专业展示交流平台、专业竞赛提升平台为“两翼”,以专业间的互融合、校企间的互提升、学用间的互促进为“三极”,探索“一轴两翼三极”设计应用型专业教学模式,促进设计应用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必然。
摘要: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所在。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从组织机构、培养体系、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方法手段等方面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及专业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针对毕业要求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对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生产实习被分解成实习准备、企业介绍、工艺实习、车间实习、专题设计和实习报告等6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均针对毕业要求进行组织与实施,并从8个方面对生产实习进行达成评价,以达到提高生产实习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
摘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考试方式、选拔模式、选拔标准、录取机制等多个方面,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作为改革的参与主体,必须积极研判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特色发展理念,合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改造重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尊重学生差异性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人才选拔标准,确保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基础;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提高招生工作水平,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品行好的专业化招生工作队伍。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互渗性、教育功能上的交融性、教育方法上的互用性、教育结果上的互利性等关联。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两者的协同,有利于促进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不足、评价过程的主体性不够、评价技术的辩证性不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改革方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湖南科技大学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既体现了教育评价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也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摘要:教学公共服务具备服务性、事务性、系统性、优效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在省属普通高校的办学中,长期存在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服务需求和难以精准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其症结在于师生满意度低、决策效率不高、制度落实不力、供需存在错位。有必要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依照学校实际,对照感知差距、标准差距、传递差距和沟通差距等质量差距来源,多方面精准发力,最终实现令教师、学生、学校多方满意的目标。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在模式选择、主体定位、技术运用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建构实施“十位一体”“全校联动”的一体化矩阵式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推动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摘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高校科研供给侧改革,加强高校教学的学术性,实现科研教学的共融共赢,是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途径。
摘要:持续推进“教学礼拜”主题活动,是不断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重要推手。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开展的“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实践,在追溯教育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计划目标、执行落实、检查反思、评价总结”运行闭环,根据系统性、预防性和创新性等要求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摘要:“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形式,它以仪式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以礼拜周(节日)为鲜明的文化特质,以“无会周”为突出的文化标识。作为大学文化的高级层次,大学主体的价值自觉是“教学礼拜”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应在学校和个体两个层面,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大学主体的价值自觉,将“教学礼拜”主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摘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性思考与系统设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湖南科技大学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从品德、意识、能力三个维度,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和仁爱之心,创业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国际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具有特色又符合实际,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和科学把握。
摘要:提高军事理论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是推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南科技大学通过建立完善的军事理论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大军事理论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军事理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立足社会需求,耦合多方利益,建立适应我国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人力资源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