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负性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突破有机化学键性能理解难点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湖南省“有机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湖南省 “精品课程(有机化学)”项目;湖南科技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利用综述报告的形式提升化学专业学生核心素质”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有机化合物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分子骨架中的碳原子可以不同的杂化态形成化学键,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化学键性能呈现多样性。采用原子电负性无法解释不同官能团以及碳原子不同杂化态对化学键性能带来的差异,给化学键性能的理解带来困难。将电负性研究新成果引入教学课堂,利用碳原子不同杂化态的轨道电负性和电负性均衡原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计算出碳原子杂化轨道电负性和基团电负性,讨论X-C化学键能、C-C和H-C键长、H-C键酸性以及H-G中1H NMR化学位移的变化规律。用作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性能的变化趋势,突破教学难点,收到良好效果。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曹朝暾,曹晨忠.将电负性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突破有机化学键性能理解难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6):39-4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