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复合型主体的协同联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XSP19YBZ07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复合型主体的形态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个体形态、社群形态、社会总体形态和人类总体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复合型主体的功能是差异协同的,在特定的传受情境中,传播主体处于“核心”地位,信源主体处于“前提”地位,接受主体处于“中心”地位,治理主体处于“领导”地位,影响主体处于“制约”地位。为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应着重增强“传播主体”的“四力”:一要强脚力,在理论思辨与现实考察的统一中深入调研文化融通中的民心相通问题;二要拓眼力,在洞察全局与见微知著的统一中发现筛选文化融通中的民心相通问题;三要活脑力,坚持客观、全面、深刻、发展地思考文化融通中的民心相通问题;四要展笔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准确抒写文化融通中的民心相通问题。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杨果,罗苗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复合型主体的协同联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97-10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