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状况、困境与改革路径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ND207714)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感、法律与规则意识、国际意识是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既能夯实大学生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又是挖掘人的社会本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还丰富了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经验,实现培育途径的创新。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仍有所欠缺,原因在于网络环境上,信息爆炸异化价值信念,衍生道德焦虑;高校德育上,传统模式制约培育实效;主体发展上,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与德性支撑。建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应紧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遵循时代性、主体性、教育性原则,打造“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培育的“认知场”“舆论场”和个体“能力域”,培育大学生的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和公民意志行为。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谭建平,邹鑫亚.“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状况、困境与改革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96-10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