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社会转型期文化心理性风险的影响,偏重组织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教师思想实际无法有效对接。我们要尊重主体意识,倡导自主选择,畅通个体表达,激发个体潜能,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构建教师意见表达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回应机制,选择按需施教,正负激励,沟通疏导,心理咨询和文化渗透等个人导向的有效路径。
马红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人导向路径选择①[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