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瓦尔登湖》翻译中的陌生化与译文的和谐性——以徐迟译本为例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可洛夫斯基最先提出的"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概念属于诗学范畴,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奇特,指作家、诗人创作手腕的新奇,使所表现的主题在接受者那里显得陌生,从而达到一种新鲜的美感。"陌生化"在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近年来,一些翻译学者将此概念嫁接到文学翻译研究上,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论文通过追溯陌生化的来源,分析异化策略与陌生化效果的实现,探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对比研究陌生化在中西方翻译文本中的运用,旨在更好地保持原文与译文整体的和谐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论《瓦尔登湖》翻译中的陌生化与译文的和谐性——以徐迟译本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25-12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