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介入下个性化教育反思:教育公共性的困境与重构路径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 外语系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数智晋商:AI赋能的跨境电商课程生态化改革实践”(课题编号:J2025026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教育正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以学习分析与算法推荐为核心逻辑,通过精确匹配学习资源与个体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与教学的针对性。然而,这一效率导向的技术逻辑在塑造个体化学习路径的同时,也可能削弱学生与“差异性他者”的交互经验,从而导致教育公共性与社会化功能的弱化。在比埃斯塔提出的教育三重功能框架(资格化、社会化与主体化)下,剖析人工智能介入下个性化教育的结构性张力:在资格化层面,算法确实提升了学习的精准度;但在社会化与主体化层面,学生逐渐被“算法孤岛化”,其学习身份被数据化表征,教师角色也由共同体组织者转向技术支持者,教育原本的公共经验与主体生成功能受到冲击。进一步而言,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的困境在于,它既承诺通过技术实现“因材施教”,又潜在地消解了教育作为公共对话与共同体建构的价值。未来教育的关键在于在个性化与公共性之间实现平衡:既发挥技术在效率与精准方面的优势,又重视教育共同体的重构与他者经验的保留。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9-22
  • 最后修改日期:2025-10-21
  • 录用日期:2025-10-21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