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办学政策变迁审视 ——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23YJ062)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乡村基础教育办学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事关纲要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建国以来乡村基础教育办学政策的演变路径和变迁机理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新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办学政策在1985、2001、2012和2020年出现四个突变间断点,依据政策图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政治建设”下的扫盲、“素质提升”下的普九、“规模效益”下的撤并、“民生保障”下的规范、“优质均衡”下的提质五个阶段。政治治理的价值取向是政策变迁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是政策变迁的前提条件,主流文化的教育诉求是政策变迁的环境因素,新行动者的导向加持是政策变迁的助力因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8-09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9-25
  • 录用日期:2025-09-26
  • 在线发布日期: